業界料掀 一手蝕讓潮 年中新盤入伙高峰期
2月 7日 星期六 05:10 更新
【明報專訊】去年金融海嘯爆發後,樓價大幅回落,07至08年高價推售的一手盤,即使部分發展商主動為業主提供二按,樓盤入伙時仍要有心理準備,因銀行估價不足而須「抬錢」上會。自去年11月起,先有新創建(0659)與新地(0016)的紅磡海濱南岸,其後盈大(0432)的薄扶林貝沙灣(新聞 - 網站 - 圖片)6期亦於去年底陸續收樓。踏入09年,今年新盤入伙期將集中於年中,包括長實(新聞 - 網站 - 圖片)(0001)與南豐的將軍澳日出康城(新聞 - 網站 - 圖片)1期首都及何文田半山壹號,以及信置(0083)的火炭御龍山,單計三盤已涉及逾4200伙,業內預料,若經濟持續下滑,勢將掀起一手蝕讓潮。
去年11月起,07年高價開售的海濱南岸及貝沙灣6期便開始入伙,前者陸續出現蝕讓個案,後者除錄得蝕讓外,07年以18.6億元購入貝沙灣6期6座全幢的韓國基金Mirae Asset,更罕有地與盈大取消原定合約,並重新以分批形式收樓,反映基金對後市似也有保留。
海嘯第二波 形勢不樂觀
借用金管局(新聞 - 網站 - 圖片)總裁任志剛(新聞 - 網站 - 圖片)的說法,金融海嘯的第二波影響將至,在經濟下滑的形勢下,今年入伙的一手盤,由於大都於07至08年樓市高峰期售樓,市值已大不如前,樓市受金融海嘯的第二波影響或會呈現。理大房地產及建築學系教授許智文表示,今年多個一手盤入伙,可謂近年新盤入伙高峰期,由於這批新盤均於07年至08年以高價開售,面對金融海嘯衝擊,相信蝕讓潮難免會出現。
他又稱,金融海嘯第二波將至,對樓市尤其這批入伙盤亦會有影響,在減薪裁員危機下,業主收樓能力亦會受到打擊。不過,他稱發展商積極為買家提供二按,相信有助業主上會,避免撻訂潮出現。
首都星匯440蝕讓盤任揀
中原住宅部董事總經理陳永傑則稱,若不是金融海嘯爆發,買家亦未必可以平價買入具豪宅概念的一手盤。今年入伙的樓盤,大部分集中在今年年中,市場也普遍預期會碰上今年經濟面臨最壞的時刻。市場統計,今年率先收樓的一手盤為恒地(0012)於07年底高價開售的長沙灣星匯居,剛向小業主發出收樓通知書。此外,長實(0001)與南豐合作的將軍澳日出康城1期首都,最快今年4月入伙。單計兩盤目前已有約440個二手蝕讓盤,有心的買家不妨從中揀選。
當年首都推出,呎價難有低於4000元,但今天個別二手2房單位,入場費僅260萬元,遠低於當時揚言以高於太古城(新聞 - 網站 - 圖片)二手呎價開售的價錢。中原營業董事譚桂貞表示,首都現時約有760個二手放盤,有約一半即約380個為蝕讓盤,平均呎價僅約5000元,蝕讓幅度一般介乎一成至一成半不等,個別蝕讓放售價更大幅低於原買入價過百萬元。
至於遠離長沙灣地鐵站的星匯居,當時呎價更曾直逼奧運站,現時二手放售呎價已跌至5500元至6000元水平,個別更低於5000元放售。香港置業高級區域經理鍾坤文表示,現時星匯居約有120個二手放盤,其中約一半屬蝕讓盤,蝕讓幅度介乎一成至一成半不等。
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壞銀行(壞帳銀行)的意見集 - Words about Obama's Bad Bank Plan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施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表示,設立壞銀行等同以納稅人的錢去買入垃圾,只會使國債增加。
====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Ken Rogoff則認為,設立壞銀行雖是必要舉措,但政府下一步必須控制美國大型銀行並對它們進行重組,才能徹底改革銀行系統。
====
分析員惠特尼(Meredith Whitney)昨日稱,華府成立「壞銀行」將不良資產由銀行資產負債表中剔除,不會令銀行增加借貸。她認為,若奧巴馬政府希望以公允價值收購不良資產,銀行很可能不會將資產出售予「壞銀行」,因為「這對它們的資本衝擊實在太大」。
====
紐約大學教授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則表示,美國大部分銀行已破產,華府應該將它們國有化。他同時呼籲改變整個金融體系運作,令銀行自律,否則全球經濟將面對更大的資產泡沫「災難」。
====
“當前實體經濟和金融業均在持續惡化,且這兩者會相互傳染形成惡性循環。”IMF前首席經濟學家、現為芝加哥大學教授的拉詹說。他表示,儘管可能廣受非議,但政府需要向銀行注入更多資金。
====
「壞銀行」最成功的例子,是中國政府在國有商業銀行境外上市前,設立資產管理公司(AMC),專責處置銀行不良資產,把它們從銀行資產負債表剝離後,再由政府注入大量資金,完成資本重組,然後把銀行上市。
中國的模式成功,全因金融機構本來就由國家擁有,AMC以什麼價格收購不良資產,完全由政府決定,不存在定價問題。英美要效法中國成立「毒產收集中心」,卻必須在納稅人與銀行股東利益之間取得平衡,定價太低銀行不願賣,太高則難以向納稅人交代,結果仍是拖拖拉拉,尾大不掉。
====
During Aisa financial crisis
IMF對金融市場認識不足,由關閉印尼銀行的政策看得最清楚不過。當時該國出現16家銀行關門大吉的情况,而且據稱還可能會有其他銀行步上後塵;除了金額很小的帳戶,存款人只能自求多福。可想而知,剩下的私人銀行立刻出現擠兌,存款很快轉向看來受到國家保障的國營銀行。印尼的銀行體系與經濟因此遭到沈重的打擊,再加上財政與貨幣政策的錯誤,真可說是在劫數難逃,嚴重的經濟蕭條已成定局。韓國則反其道而行,不理會外界的建議,非但未關閉兩家最大的銀行,反而增資挹注,而這正是韓國為何能復原如此快速的重要原因。
====
國際投資者索羅斯表示,全球金融系統無法正常運作,他傾向贊成設立「壞銀行」,但他估計銀行業需要增加資本1.5萬億美元,並預期未來10年美國經濟增長難以達3%。
他在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時表示,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的政府建議成立壞帳銀行,購買美國金融機構的有毒資產,是可紓緩目前的經濟危機,因此贊成有關提議。但他認為,這方案只是將債務國有化,不能改變現況,促使銀行進行借貸。
索羅斯相信,關鍵是政府要為銀行體系徹底重組,包括要銀行業分拆壞資產及資本到「壞銀行」,然後再促請私人投資者向好銀行業務注入巨額資金,有關規模將將遠遠高於「紓緩問題資產計劃(TARF)」的7000億美元水平,估計可能要1.5萬億美元,才可以讓銀行重新向市場提供貸款。
他批評,上任布殊政府誤用TARF資金,以致問題加以惡化。索羅斯更預期,去年9月雷曼倒閉事件是金融體系的分水嶺,令到金融體系完全崩潰,現在的金融業只是靠續命器維生。
索羅斯也預期,未來10年美國經濟增長難以達3%。
====
繼花旗和美銀股價上周急挫近50%兼錄得逾百億美元虧損後,華府周末再接管兩家地區銀行,是今年以來首次,為美國銀行業敲響新警號。高盛上周報告指,全球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將要面對美國按揭損失2.1萬億美元,但至今帳面上僅反映了一半。高盛於去年3月估計按揭損失為1.2萬億美元,這份報告明顯較之前悲觀得多。市場人士估計,美國今年將有百計銀行倒閉,遠高於上年的25間。
====
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發表聲明指,佛州Ocala National Bank、馬里蘭州Suburban Federal Savings Bank of Crofton與猶他州MagnetBank of Salt Lake City分別被監管當局關閉。3家銀行總資產為8.76億美元(67.92億港元),存款達7.9億美元(61.26億港元)。 美國地方銀行倒閉潮主要源自一蹶不振的樓市,斷供與壞帳不斷上升令銀行無法維持運作。在房價不斷下跌及失業率創16年新高的情下,單是1月份便有6家銀行倒閉。美國監管部門去年關閉25間美國銀行,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於去年第3季把171間銀行列為「問題銀行」,意味今年倒閉數目可能激增。
====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Ken Rogoff則認為,設立壞銀行雖是必要舉措,但政府下一步必須控制美國大型銀行並對它們進行重組,才能徹底改革銀行系統。
====
分析員惠特尼(Meredith Whitney)昨日稱,華府成立「壞銀行」將不良資產由銀行資產負債表中剔除,不會令銀行增加借貸。她認為,若奧巴馬政府希望以公允價值收購不良資產,銀行很可能不會將資產出售予「壞銀行」,因為「這對它們的資本衝擊實在太大」。
====
紐約大學教授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則表示,美國大部分銀行已破產,華府應該將它們國有化。他同時呼籲改變整個金融體系運作,令銀行自律,否則全球經濟將面對更大的資產泡沫「災難」。
====
“當前實體經濟和金融業均在持續惡化,且這兩者會相互傳染形成惡性循環。”IMF前首席經濟學家、現為芝加哥大學教授的拉詹說。他表示,儘管可能廣受非議,但政府需要向銀行注入更多資金。
====
「壞銀行」最成功的例子,是中國政府在國有商業銀行境外上市前,設立資產管理公司(AMC),專責處置銀行不良資產,把它們從銀行資產負債表剝離後,再由政府注入大量資金,完成資本重組,然後把銀行上市。
中國的模式成功,全因金融機構本來就由國家擁有,AMC以什麼價格收購不良資產,完全由政府決定,不存在定價問題。英美要效法中國成立「毒產收集中心」,卻必須在納稅人與銀行股東利益之間取得平衡,定價太低銀行不願賣,太高則難以向納稅人交代,結果仍是拖拖拉拉,尾大不掉。
====
During Aisa financial crisis
IMF對金融市場認識不足,由關閉印尼銀行的政策看得最清楚不過。當時該國出現16家銀行關門大吉的情况,而且據稱還可能會有其他銀行步上後塵;除了金額很小的帳戶,存款人只能自求多福。可想而知,剩下的私人銀行立刻出現擠兌,存款很快轉向看來受到國家保障的國營銀行。印尼的銀行體系與經濟因此遭到沈重的打擊,再加上財政與貨幣政策的錯誤,真可說是在劫數難逃,嚴重的經濟蕭條已成定局。韓國則反其道而行,不理會外界的建議,非但未關閉兩家最大的銀行,反而增資挹注,而這正是韓國為何能復原如此快速的重要原因。
====
國際投資者索羅斯表示,全球金融系統無法正常運作,他傾向贊成設立「壞銀行」,但他估計銀行業需要增加資本1.5萬億美元,並預期未來10年美國經濟增長難以達3%。
他在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時表示,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的政府建議成立壞帳銀行,購買美國金融機構的有毒資產,是可紓緩目前的經濟危機,因此贊成有關提議。但他認為,這方案只是將債務國有化,不能改變現況,促使銀行進行借貸。
索羅斯相信,關鍵是政府要為銀行體系徹底重組,包括要銀行業分拆壞資產及資本到「壞銀行」,然後再促請私人投資者向好銀行業務注入巨額資金,有關規模將將遠遠高於「紓緩問題資產計劃(TARF)」的7000億美元水平,估計可能要1.5萬億美元,才可以讓銀行重新向市場提供貸款。
他批評,上任布殊政府誤用TARF資金,以致問題加以惡化。索羅斯更預期,去年9月雷曼倒閉事件是金融體系的分水嶺,令到金融體系完全崩潰,現在的金融業只是靠續命器維生。
索羅斯也預期,未來10年美國經濟增長難以達3%。
====
繼花旗和美銀股價上周急挫近50%兼錄得逾百億美元虧損後,華府周末再接管兩家地區銀行,是今年以來首次,為美國銀行業敲響新警號。高盛上周報告指,全球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將要面對美國按揭損失2.1萬億美元,但至今帳面上僅反映了一半。高盛於去年3月估計按揭損失為1.2萬億美元,這份報告明顯較之前悲觀得多。市場人士估計,美國今年將有百計銀行倒閉,遠高於上年的25間。
====
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發表聲明指,佛州Ocala National Bank、馬里蘭州Suburban Federal Savings Bank of Crofton與猶他州MagnetBank of Salt Lake City分別被監管當局關閉。3家銀行總資產為8.76億美元(67.92億港元),存款達7.9億美元(61.26億港元)。 美國地方銀行倒閉潮主要源自一蹶不振的樓市,斷供與壞帳不斷上升令銀行無法維持運作。在房價不斷下跌及失業率創16年新高的情下,單是1月份便有6家銀行倒閉。美國監管部門去年關閉25間美國銀行,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於去年第3季把171間銀行列為「問題銀行」,意味今年倒閉數目可能激增。
2009年2月2日 星期一
什麼是國家破產 - National Bankruptcy Definition
因為近來太多人提出這個不太可能發生的事件, 那我就嘗試找一些reference給大家:
According to wikipedia ( http://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bankruptcy ):
The national bankruptcy historically was caused by three reasons:
-insolvency /over-indebtedness of the state
-political motivated refusal to take over the debt of the old administration after a change of government
-ruin /decline of the state
Some possible examples of National Bankruptcy:
-Russia 1998 Russian financial crisis
-Argentine Argentine economic crisis (1999–2002)
-Iceland 2008–2009 Icelandic financial crisis
國家「破產」basically 唔可以叫做破產,因為佢他:
1)會唔認某D債務
2)會同IMF 或 其他國家再借錢 和 討論如何做債務重組
3)資產唔會比其他國家變賣或擁有
我覺得呢D 係叫做唔認帳多過破產。
According to an answer in Yahoo Knowledge: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8101300924
據新華網指出,「國家不會破產」的理由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國家有別於企業的最顯著特點是「國家主權神聖不可侵犯」。在結束了帝國殖民時代之後,這一原則日益成為國際共識,成為大小貧富懸殊國家之間交往的原則。所以,對於那些貧困國家,儘管外債纏身,理論上足夠「破產」幾百次,但是並沒有被拍賣掉,這些窮國家也沒有隨之在國際政治版圖上消失,淪落為其他債務國家的「新殖民地」。
目前媒體指的「國家破產」更像是一個形容詞,以反映一國經濟形勢之危急,並不預示著一個國家馬上會被債權人接管。就以冰島來說,縱然外債遠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6.1倍,但是依然可以在現有的國際秩序框架內找到克服時艱的途徑,比如向俄羅斯借債,還可以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援助。
According to wikipedia ( http://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bankruptcy ):
The national bankruptcy historically was caused by three reasons:
-insolvency /over-indebtedness of the state
-political motivated refusal to take over the debt of the old administration after a change of government
-ruin /decline of the state
Some possible examples of National Bankruptcy:
-Russia 1998 Russian financial crisis
-Argentine Argentine economic crisis (1999–2002)
-Iceland 2008–2009 Icelandic financial crisis
國家「破產」basically 唔可以叫做破產,因為佢他:
1)會唔認某D債務
2)會同IMF 或 其他國家再借錢 和 討論如何做債務重組
3)資產唔會比其他國家變賣或擁有
我覺得呢D 係叫做唔認帳多過破產。
According to an answer in Yahoo Knowledge: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8101300924
據新華網指出,「國家不會破產」的理由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國家有別於企業的最顯著特點是「國家主權神聖不可侵犯」。在結束了帝國殖民時代之後,這一原則日益成為國際共識,成為大小貧富懸殊國家之間交往的原則。所以,對於那些貧困國家,儘管外債纏身,理論上足夠「破產」幾百次,但是並沒有被拍賣掉,這些窮國家也沒有隨之在國際政治版圖上消失,淪落為其他債務國家的「新殖民地」。
目前媒體指的「國家破產」更像是一個形容詞,以反映一國經濟形勢之危急,並不預示著一個國家馬上會被債權人接管。就以冰島來說,縱然外債遠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6.1倍,但是依然可以在現有的國際秩序框架內找到克服時艱的途徑,比如向俄羅斯借債,還可以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援助。
影響香港物業價格的長期及短期因素 - English Article by HKMA
影響香港物業價格的長期及短期因素 (HKMA) (20 October 2008)
EXECUTIVE SUMMARY - Property prices in Hong Kong increased markedly in late 2007 and early 2008,raising concerns about the risk of overheating in the property market. Negative real interest rates were often cited 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upsurge in property prices, and there were worries that they encouraged speculative activities. Our empirical analysis, however, suggests that the rise in property prices was largely underpinned by stronger economic fundamentals, and therewere no major signs of overheating in the property market.
- Using reduced-form demand-supply equations, co-integration analysissuggests that the long-run equilibrium real property price in Hong Kong is determined by real per-capita income, real interest rate, land supply and the residential investment deflator, which reflects the impact of inflation and real construction cost. In the short-run, property price is also affected by equity prices.
- A breakdown by th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determinants shows that the rebound in the real property price from late 2003 to early 2008 was supported by steady growth in household income and increases residential investment deflator. Negative real interest rates were found to have played a relatively small role in explaining the upsurge in real property prices since 2005.
- The actual real property price is found to be somewhat above its estimated long-run equilibrium value in late 2007, but the deviation from the long-run equilibrium value is relatively small compared to previous episodes of property market booms. The short-run model suggests that the overshooting in house prices could be due to spill-over effect from the stock market rally in 2007. As domestic equity prices have declined considerably since late 2007 and house prices have levelled off recently, the risk of overheating in the property market will likely diminish for the remainder of 2008.
-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six property market indicators using a graphicalframework suggests few signs of overheating pressure in the property market in the first half of 2008.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ix indicators using the clustering method also does not point to an overheated property market.
EXECUTIVE SUMMARY - Property prices in Hong Kong increased markedly in late 2007 and early 2008,raising concerns about the risk of overheating in the property market. Negative real interest rates were often cited 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upsurge in property prices, and there were worries that they encouraged speculative activities. Our empirical analysis, however, suggests that the rise in property prices was largely underpinned by stronger economic fundamentals, and therewere no major signs of overheating in the property market.
- Using reduced-form demand-supply equations, co-integration analysissuggests that the long-run equilibrium real property price in Hong Kong is determined by real per-capita income, real interest rate, land supply and the residential investment deflator, which reflects the impact of inflation and real construction cost. In the short-run, property price is also affected by equity prices.
- A breakdown by th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determinants shows that the rebound in the real property price from late 2003 to early 2008 was supported by steady growth in household income and increases residential investment deflator. Negative real interest rates were found to have played a relatively small role in explaining the upsurge in real property prices since 2005.
- The actual real property price is found to be somewhat above its estimated long-run equilibrium value in late 2007, but the deviation from the long-run equilibrium value is relatively small compared to previous episodes of property market booms. The short-run model suggests that the overshooting in house prices could be due to spill-over effect from the stock market rally in 2007. As domestic equity prices have declined considerably since late 2007 and house prices have levelled off recently, the risk of overheating in the property market will likely diminish for the remainder of 2008.
-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six property market indicators using a graphicalframework suggests few signs of overheating pressure in the property market in the first half of 2008.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ix indicators using the clustering method also does not point to an overheated property market.
【海嘯再臨】任志剛:本港有一定能力抗第二波,憂保護主義擴金融
財華社香港新聞中心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今早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時表示,現時仍然很難評論「金融海嘯」第二波是否已經來臨,但相信本港外匯及財政儲備仍然充裕,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他認為,金融海嘯的第二波威力更大,且有較高傳染性,而所謂「第二波」可能以多種形式出現,包括企業去年第四季的業績遠差於市場預期;市場信貸進一步收縮及經濟下滑情況出現惡性循環,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擴散至金融領域。
他又指,目前政府為中小企提供的信貸保證計劃,已需承擔一定信貸風險,但若情況惡化,政府有渠道可直接參與中小企貸款,各方對此應持開放態度。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今早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時表示,現時仍然很難評論「金融海嘯」第二波是否已經來臨,但相信本港外匯及財政儲備仍然充裕,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他認為,金融海嘯的第二波威力更大,且有較高傳染性,而所謂「第二波」可能以多種形式出現,包括企業去年第四季的業績遠差於市場預期;市場信貸進一步收縮及經濟下滑情況出現惡性循環,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擴散至金融領域。
他又指,目前政府為中小企提供的信貸保證計劃,已需承擔一定信貸風險,但若情況惡化,政府有渠道可直接參與中小企貸款,各方對此應持開放態度。
2009年2月1日 星期日
經濟轉差時的黃金投資價值 - Gold Investment Value under financial tsunami
因為不清楚內裡的利益關係,我認為不能太相信新聞中那些分析員的意見。但是以歷史現像作為參考,就比較可信,即文中的「根據傳統,在金融市場動盪時,投資者常會購買黃金來保值。在美國過去6次經濟衰退期中,有5次金價都上升了。」



但讀者亦難以得知他的計算方法, 所以都是自己做一做功課吧!但我相信黃金有很高的投資價值, 因為:
1)作為避難貨幣的美金現在強勢
2)assume 港元應該不會跟美元脫釣
3)美國經濟差,大量印銀紙,所以美金的強勢應難以持續。
由於以上三點,就算經濟差而令到黃金的actual demand減小,黃金價格(對港元)應會上升。
Larry Lam
1-feb-09 05:03pm
黃金創近3個月高位 - News by Mingpao
【明報專訊】由於多國的中央銀行都需要採取史無前例的方法,去拯救其銀行體系,例如美國打算成立「壞銀行」,專門向該國的銀行收購不良資產等,令投資者紛紛看好黃金。當投資者對這些金融資產失去信心時,黃金再度扮演「資金避難所」的角色,金價在周五已升至每盎司927.36美元,創下近3個月的高位。
分析員:金價將升越歷史高位
分析員:金價將升越歷史高位
然而,根據倫敦(新聞 - 網站 - 圖片)黃金市場協會向24個分析員所作的調查,有16個分析員認為,由於多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需合共投入以萬億計美元於銀行體系中,以應付自1930年代的大蕭條以來的最大金融危機,這將令到金價今年至少升值17%,由去年12月31日的每盎士882.05美元,升越去年3月17日創下的1032.7美元歷史紀錄。
「政府可以無限量地印鈔票,但卻不能(相應地)增加黃金的供應。任何不能由政府頒布法令複製的東西,我們都想擁有。」美國加州的三角洲環球顧問公司首席經濟師Michael Pento說。該公司最近就將它管理的15億美元資產中的貴金屬比重提高1倍至8%。
根據傳統,在金融市場動盪時,投資者常會購買黃金來保值。在美國過去6次經濟衰退期中,有5次金價都上升了。
「政府可以無限量地印鈔票,但卻不能(相應地)增加黃金的供應。任何不能由政府頒布法令複製的東西,我們都想擁有。」美國加州的三角洲環球顧問公司首席經濟師Michael Pento說。該公司最近就將它管理的15億美元資產中的貴金屬比重提高1倍至8%。
根據傳統,在金融市場動盪時,投資者常會購買黃金來保值。在美國過去6次經濟衰退期中,有5次金價都上升了。
金條投資需求料增49%
在剛過去的1星期,美國眾議院通過了新任總統奧巴馬的8190億美元振興經濟方案。在此之前,美國已動用了大約3500億美元協助該國的銀行。
全球最大的交易所買賣的黃金基金SPRD Gold Trust的黃金存量,竟然只少於五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瑞士(新聞 - 網站 - 圖片)的Zuercher Kantonalbank去年10月就曾表示,其金庫已經滿了。以倫敦為基地的研究公司GFMS Ltd.估計,今年上半年投資者對金條的需求可能會增加多達49%,至201噸。
全球最大的交易所買賣的黃金基金SPRD Gold Trust的黃金存量,竟然只少於五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瑞士(新聞 - 網站 - 圖片)的Zuercher Kantonalbank去年10月就曾表示,其金庫已經滿了。以倫敦為基地的研究公司GFMS Ltd.估計,今年上半年投資者對金條的需求可能會增加多達49%,至201噸。
ETF Gold (2840.hk) 3 Months Performance Captured from Yahoo by Larry




訂閱:
文章 (Atom)